Skip to main content
TEAM LEWIS LEWIS

来源

Keso Kendall

发表于

6th December 2018

标签

对话大湾区,香港,高科技,中美关系

逻壹传播对话大湾区系列活动,于2018年10月31日(周三)首站告捷。通过践行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举办论坛的想法,我们着手研究中国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两大中心,探寻它们是如何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高科技产业,并深入挖掘这两大地区对创新世界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我们非常荣幸能邀请到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与专家莅临我司主办的对话大湾区活动现场。他们不吝与我们分享了创新、文化、资本等领域的独到见解、个人经验和愿景预测。未能亲临现场,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官网与微信公众号(WeChat ID: TeamLEWIS)了解每一次活动的亮点总结。

 

  • 第一部分 – 中国大湾区:你需要了解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

这部分自由讨论环节的嘉宾,主要来自政府、创新、投资和通讯等领域,大家恣意交流,畅谈大湾区的现状。该地区的发展是否果真如媒体所吹捧的那样,尽管并不是所有嘉宾都表示相信报道里的数字,对该地区的GDP能达到纽约或东京的高度也持有保留意见,但他们都同意大湾区富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当谈论到“中国大湾区”这一专有名词时,一位嘉宾立刻指出,尽管听上去是个新名称,但该地区的实际影响力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一直以来,广东三角洲都是中国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港口,该地区目前拥有不可小觑的地位,自然不足为奇。

 

接着,大家开始讨论创新这个话题——大湾区的高新技术是否过硬,能否走向世界。一位嘉宾警告说,尽管大湾区的生态系统与硅谷存在可能的相似之处,但在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舞台之前,它们必须已经在当地具备了竞争力。一些人认为,阿里巴巴、腾讯和大疆无人机等公司已经证明,中国创新可以走向世界;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品牌仍处在山寨和不保护用户隐私等阴影之下。

不过,有一点大家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无论是大湾区内部的交流,还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都十分重要。香港的国际化,深圳的创业文化,和广州成熟的商业模式,都成就了中国大湾区得天独厚优势。

 

  •  第二部分 – 媒体讨论:对话大湾区 – 是敌是友

这一环节的话题主要围绕各地区的发展环境、资金及人才。来自科技领域的一位资深媒体人,现场着重讨论了中美两大湾区的关系动态。

当聊到这两大地区的创新类型,所有媒体人都同意目前大多数已经进入了迭代开发阶段,新特性比新产品更常见。然而,有一位媒体人指出,中国大湾区仍然能够推出一些真正的创新产品,并且举例深圳市面上一款将手机外壳和剃须刀合二为一的创新产品,另一位也顺势提到了位于广州的一家人工智能咖啡屋。在这一环节,大家普遍认同的是,中国市场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些创新的产品,部分原因在于该地区独有的供应商产业链,可以支持用更短的时间将想法转化为实物。

 

在这一环节,尤其聊到不同市场的主要沟通渠道时,文化依然是个重要话题。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可能听说过Snapchat和Facebook,但其实没有真正利用这些平台;另一方面,除了在硅谷,滴滴、微信和微博在国外远远称不上广为人知。一位媒体人还特别强调,这两大湾区对待专利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聊到中美关系,就不得不提到中美贸易战。所有媒体人都同意贸易战会带来影响,但影响都是相互的,没有绝对的受益方。大家最后一致认为这两个地区相互依赖,并将继续如此。

 是敌是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 第三部分 – 炉边谈话:eBay 和uCloudlink

炉边谈话这一部分,来自eBay的嘉宾现场分享了他们在中国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深圳土生土长的公司,uCloudlink则分享了他们如何迈出中国,走向纽约、法国和英国等国际市场。

两场讨论结束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入新市场,战略调整至关重要。企业一定得具备迅速应变的思维和流程的灵活性。其次,尽管消费者最终被触动的点,不分国籍,都很类似,但沟通渠道却可能千差万别。最后,资本应当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这一点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不应当被忽视。

继对话大湾区——香港站,12月4日我们在旧金山成功举办了第二站。之后,我们会回到亚洲,在深圳举办第三站活动,具体日期即将揭晓。

这里,也与您分享对话大湾区——香港站的活动总结视频

同意保持联系